<pre id="prrpp"></pre>

        <span id="prrpp"></span>

            <pre id="prrpp"><strike id="prrpp"></strike></pre>
            <noframes id="prrpp"><pre id="prrpp"><ruby id="prrpp"></ruby></pre>
            <address id="prrpp"><strike id="prrpp"><strike id="prrpp"></strike></strike></address>

                      <track id="prrpp"><strike id="prrpp"><ol id="prrpp"></ol></strike></track>
                      法治網首頁>>
                      法治網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依法治國>>
                      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
                      青海勇擔使命依法守護“中華水塔”
                      發布時間:2022-07-05 09:35 星期二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本報記者 韓萍 徐鵬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青海在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使命擔當,2021年8月,青海省委印發《關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目前各項任務正在扎實推進,取得良好開局。

                      在近日召開的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青海省委書記信長星作報告時指出,建設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必須堅定地扛起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歷史責任,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堅持一切產業、經濟活動都必須有利于促進生態良性發展,舉全省之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天下黃河貴德清。

                      位于黃河之畔的貴德縣緊緊抓住山、水、林、城“四個關鍵”,肩負起管水、治水、護水的干流擔當和源頭責任,采取黃河管理保護“十條措施”,縣域76.8公里黃河清澈見底,藍天、碧水、丹山、凈土、綠地的生態底蘊更加厚重。

                      自2017年起,貴德啟動河湖長制工作,全縣44條河流、4座水庫、1處濕地納入管理范圍,投資560萬元,在11條主要河段建設94套無線視頻監測站及指揮中心配套設施,構建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河湖監管體系。同時,加強黃河水域治理,實施黃河流域貴德河陰段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項目,累計投資3.05億元完成64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王延忠是一名河湖管護員,他打開“巡河湖”手機App說:“巡查中發現倒垃圾、捕魚、采砂等非法行為,我會及時制止和報告,趕上汛期巡河次數就多了。每次巡河,手機就會記錄軌跡,這對我是一個監督。

                      貴德的治水之路正是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縮影。

                      行動方案提出,全力打造生態安全屏障新高地,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全力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培育和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生態經濟體系;全力打造國家公園示范省新高地,建設美麗中國重要展示窗口;全力打造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新高地,攜手共建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制度創新新高地,推動生態保護體系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和系統治理新高地,塑造協同治理提質增效示范樣板;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高地,建好管好國際高寒高海拔地區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

                      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是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頭實現整體保護,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家園、美麗家園、幸福家園。

                      隨著“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首屆國際生態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以及《青?!の覀兊膰夜珗@》熱播,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成果廣受矚目,更具影響力、美譽度。

                      同時,青海認真落實能耗“雙控”和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要求,啟動零碳產業園區綠電工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全國領先。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已完成近八成。青海湖碧波蕩漾,三大江河出省境斷面水質持續保持Ⅱ類及以上、湟水河達到Ⅲ類,35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水污染防治走在全國前列,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諝赓|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6%,新增國土綠化面積500余萬畝,實現荒漠化、沙化土地“雙縮減”,土壤環境清潔穩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政法機關出實招勇擔當

                      在打造生態文明高地新征程中,青海政法機關勇擔使命、砥礪前行,采取了一系列新招、硬招和實招,為助力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法保障。

                      6月1日,青海省三江源地區人民檢察院受理了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該案系三江源地區檢察院6月1日正式履行法定職責以來受理的首起案件,標志著該院檢察業務邁入實質化運行階段。

                      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青海檢察機關主動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生態文明高地建設。

                      設立三江源地區檢察院,集中管轄全省跨區域環境資源類公益訴訟案件和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青海省檢察院制定實施意見,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提供公益司法保障。省檢察院與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7部門會簽加強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的工作辦法,與西藏自治區檢察院建立青藏高原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今年3月,青海省檢察院印發意見,在三江源地區、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環青海湖區域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這是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能的一種新方式。

                      普氏原羚,被譽為“奔跑在高原上的大熊貓”。針對315國道普氏原羚通道地段未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導致普氏原羚被撞死亡問題,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檢察院立案調查,提出檢察建議并邀請相關行政部門召開圓桌會議,各方形成了及時設置警示標識牌和限速設施等消除交通安全隱患的具體方案。去年7月,由青海省、州、縣三級檢察機關合力督促建設的普氏原羚生命保護通道正式建成,這是國內首個普氏原羚保護通道。

                      為依法保障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青海法院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法院工作中,2021年審結一審環資案件1816件,其中刑事案件41件,同比下降一倍多,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和全民環保意識顯著提高。

                      玉樹市法院依法懲處殺害杰?!に髂线_杰的盜獵團伙及其成員,告慰為守護高原生態環境作出巨大犧牲的環保衛士。青海高院積極參與木里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統籌做好相關案件的審理。

                      多措并舉保護生態環境

                      16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40圈。這是青海森林公安近年來執法檢查走過的路程。

                      打擊違法犯罪,是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應有之義。青海省公安廳森林警察總隊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先后部署開展了“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青海湖冬季非法捕撈專項執法”“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執法檢查”等專項行動和“野外火源治理和查處違規用火”等整治行動,適時組織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瑪可河林區和長江流域禁捕巡邏行動。2021年以來,偵辦各類森林和野生動物刑事案件5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8人,查獲和主動上繳各類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13500余件。

                      青海森林公安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要求,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持續清理整治花鳥魚蟲市場、集貿市場、中藥材市場、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大力整頓涉及野生動物的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推進打擊整治槍爆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堅決鏟除各類涉槍涉爆安全隱患。分兩個階段開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全省連續35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

                      青海省司法廳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長期性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在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開展生態環保糾紛調解、優化環保領域法律服務、強化生態環境損害鑒定管理、加大生態環保普法力度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立法項目《青海省實施河長制湖長制條例》《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青海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已由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依法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青海)實施方案》《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行動方案》等10件省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進行了合法性審核。聯合出臺《關于加強環境污染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意見》,對環境污染糾紛調解組織設立、隊伍保障、場所設置、制度建設、工作流程作出規范要求。加強與省生態環境廳協調溝通,逐步設立生態環境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托“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積極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各級法律援助中心及“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師積極擔任黨委政府法律顧問,為當地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法律服務。

                      在青海省“八五”普法規劃中,記者注意到,“深入學習宣傳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是普法重點內容之一。

                      下一步,青海將高水平建設國家公園、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及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聚焦聚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

                      責任編輯:霍悅